第1125章 启泰线铁路-《原始文明成长记》
第(2/3)页
泰钢郡真正的主矿区,其实是在整个郡最南面的平岗县,所以铁路还要继续向南走。
另外还有三百匹马,是所有队员的交通工具,以及二十辆四轮马车,上面装载着粮食,锅碗等物件,甚至这里还带了五百只山羊和羚羊,十几条牧羊犬,用来给队伍提供肉食。
除了这六条隧道之外,还有十三座桥梁,其中有跨水桥两座,峡谷桥六座,剩下的全是陆上桥。
带斗的拖拉机两台,一辆拉煤,一辆拉各种工具,还有一台挖掘机改装而成的凿岩车,以及一台装载机,用来运输隧道里的碎石。
除了人员之外,其他的物资更是不计其数。
别看这段路不长,但是却要开凿六条隧道,六条隧道合计共47公里,这还都是挑选山体比较薄弱的地方,而且不容易塌方的地方规划出来的。
比如某段路线坡度太大,影响火车爬坡或者减速,那就在两点之间修一段桥,用来减缓路线的坡度。
最后剩下的这62公里,之所以专门划分到第四段路线,是因为这段的路线比较复杂,倒不是说地形复杂,而是路线比较复杂。
这个地方,也是第三段路线和第四段路线交界的位置,从黄屏县继续往南,就彻底走出了大山,进入了平原地带。
不过此时的炼钢厂还没有开建,所以就先把这些技术人员带到隧道工地这里来了,负责指导各种工程机械的维护和使用。
不过黄铁矿是硫化铁,只能用来生产硫酸,还有氧化铁结晶这种染料和化工材料,不适合拿来炼铁。
这段路线从整体上来看,也是一个坡道,不过比前面两段的地质情况就好多了,建造起来也不会太难。
经过工程队的测绘,另外根据施工难度和建造成本最经济的考虑,他们规划出一条长达98公里的路段。
这里现在除了游伏之外,还聚集着一支两百多人的队伍,主要由地质考察测绘队的队员为主,另外一些就是曾经跟着游伏四处探索的老人。
修建难度最大的还得说那六座峡谷桥,这种地形,下面就是悬崖峭壁,两边又都是断崖,建筑材料不好运输,立桥墩也根本没法立,所以面对这种地形,工程队这边统一采用拱桥的方式来设计,这也是最适合这种地形,也是汉部落最熟悉的一个桥梁结构。
第(2/3)页